阅读晓芒

灵魂的苦药

和80年代相比,今天对康德哲学的研究条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研究水平也大大提高了。尽管中间有差不多20年的学术“断裂”,德国“古典”哲学整个被打入了冷宫,成为个别“顽固不化”者寂寞坚守的阵地,但实际上它正在积累自己东山再起的资本。即使对那些当代最新哲学的追赶,到头来也成为重新审视古典哲学的一个有利视野。
阅读全文 »

万小龙从现代数理逻辑的立场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了再次解读,认为以往对辩证逻辑的形式化工作已全部失败,现在有必要揭示的是辩证法的形式本性。他对前人在辩证逻辑形式化方面所做的努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全面的批判,这些批判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往往带有颠覆性;但他自己的积极创建却并不成功,主要是因为他所依据的文本并非黑格尔辩证法的原始文本,而基本上只是国内教科书上庸俗化甚至被歪曲了的文本,因而导致他对“自否定”原则的难以理解;其次还因为他的基本立场仍然没有超出使辩证逻辑还原为形式逻辑的陈旧思路,未洞察到辩证逻辑本质上的人文性。他针对辩证逻辑而建立起来的涵盖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的“狭义函数相对论”其实与真正的辩证逻辑没有关系。我们应当把黑格尔辩证法从流俗的理解中拯救出来。
阅读全文 »

周雪峰博士的《康德自由范畴表之再解读——兼与邓晓芒先生商榷》一文(以下简称“周文”),写得很有深度,许多分析达到了少见的精细和敏锐。文中对我发表于《哲学研究》2009年9期上的《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中的自由范畴表解读》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质疑,切中了拙文中某些表述模糊之处,当然也有一些由于我自己的模糊而导致的误解。本文试图借对周博士的质疑作出回应的机会,进一步补充完善自己的观点,与周博士共同为推进国内康德道德哲学的深层次研究作出努力。
阅读全文 »

作者多年来的随笔、评论文章结集,更像是一位哲学家的成长私家相册。“成人的哲学”“人生的功课”“人性的镜子”在三个章节中既收录了作者少年岁月的私人回忆,也有成人之年的著名论战文章;故事之精彩,文笔之犀利,一位哲学家生动而逍遥的形象从书页间跳脱出来。“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他走下哲学晦涩的讲坛,将自己的人生故事娓娓道来。
阅读全文 »

作者多年来的随笔、评论文章结集,更像是一位哲学家的成长私家相册。“成人的哲学”“人生的功课”“人性的镜子”在三个章节中既收录了作者少年岁月的私人回忆,也有成人之年的著名论战文章;故事之精彩,文笔之犀利,一位哲学家生动而逍遥的形象从书页间跳脱出来。“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他走下哲学晦涩的讲坛,将自己的人生故事娓娓道来。
阅读全文 »

本书收入著名哲学学者邓晓芒历年来的代表性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分为“总论”、“希腊哲学”、“康德哲学”、“黑格尔哲学”、“当代现象学哲学”几个部分,为读者呈现了中国学人于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全新视角。
阅读全文 »